每年三月是一年一度的「植樹月」,身為地球一份子,你今天愛樹了嗎?每到三月分,各政府機關總會呼籲社會大眾一起攜手來「種樹」,希望藉此為暖化的地球降溫,達到生態保育之效。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其實本身蘊含豐富的森林面積,幾乎占全島面積的近六成,一棵棵蓊鬱茂密的大樹不只具有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功效,更是減少碳排放量不可或缺的好幫手。根據農委會統計,每種下一棵樹,一年就可吸收5到10公斤的碳排放量,長年下來對於環境綠化、降低排碳可說是小兵立大功。

不過,許多人都知道「種樹」對環境生態的需要,但卻容易忽略了「護樹」的重要。國內知名「樹醫生」中興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劉東啟就語重心長表示,國人的保育觀念還需要加加油,我們不是要為地球「種」一棵樹,而是要「養」一棵樹,樹不是把它種在那裡之後,就會自己長成一棵高聳茂密的參天大樹,當中必須賦予良好的土壤、水分及生長環境,才能讓綠樹「根好壯壯」。

劉東啟以目前正在治療的台南孔廟老榕樹為例指出,樹齡達兩百年的老榕樹由於褐根病等多種病變而導致綠意不再,不但欣欣向榮的盛景不復當年,更讓綠樹變枯枝,讓許多老台南人看了相當難過。

就像我們常說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許多台南人心中,孔廟的老榕樹不單單只是一棵用來乘涼的大樹而已,更象徵孔廟悠久的傳統與歷史,因此打從前年被發現生病以來,台南市政府就積極結合企業之力搶救老榕樹,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復老榕樹的「綠意盎然」。

為何老樹會生病?劉東啟表示,除了褐根病真菌入侵所導致的根部受損及樹葉黃化掉落外,另一個原因還包是「人為破壞」。早年因社會大眾生態保育觀念不正確,導致老榕樹根部上頭鋪了許多供民眾行走的地磚,隨著大家日復一日行走其上,時間久了很容易造成對樹木的踐踏效應。

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台南的老榕樹身上,在我們日常可見的行道樹或是校園植樹中也看得到。劉東啟說,樹跟人一樣也是需要「呼吸」才能順利存活,但很多人為了美觀或行走方便,常在樹木四周圍起柵欄或鋪上磚塊,這不只影響了樹的呼吸,也縮減了樹根的「伸展空間」,日積月累下來很容易讓樹的健康指數跟著亮紅燈。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劉東啟表示,以褐根病來說,當一棵樹已經出現不正常落葉的情況時,通常都已經發病五至十年了,因此治療成效也不可能馬上立竿見影。

而多數人總以為既然樹生病了就要「對症下藥」,注入藥劑殺死病菌。對此,劉東啟不以為然表示,樹木其實是有「自我修復」能力,一味仰賴用藥只會讓病況雪上加霜。因此他採用自然療法,將榕樹的氣根引到裝有水草的竹子中,透過泵浦打水到竹子上方,將水珠滴到水草上,讓榕樹氣根可以沿著竹子長到地面,深入土壤中吸收養分,透過人為方式來幫助「老樹自己救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