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就跟人的壽命一樣,也會歷經生老病死的階段,」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處長、同時也是森林系教授王亞男表示,會導致樹木生病受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菌入侵、外來物種繁殖過盛、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溫度改變等都可能是個中成因。

王亞男表示,植物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可以因應環境變化而遷徙,只能藉由外觀的變化來反映。她以最近熱門的櫻花季為例,每年到了三月,許多民眾總會扶老攜幼爭相上山賞櫻花,但隨著氣候變遷使然,也讓花期受影響,不像往年那樣「如期綻放」。前陣子就在南投實驗林觀察到今年的櫻花比去年提早綻放一個月,顯示氣候與溫度變化對植物的生態影響非同小可。

不過,也正因為植物不會自己說話,所以更需要人類好好照顧。王亞男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大樹看起來那麼強壯,在上面踩幾下應該沒什麼關係,而往往忽略了長期踩踏所造成的樹木傷害。她強調,樹木跟人一樣,看似堅強但也有脆弱的一面,不經意的踩踏或攀折都可能對樹木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

劉東啟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樹齡最老的「樹瑞」是位於瑞典的一棵紅衫樹,樹齡高達九千多歲。

  儘管不可能每棵樹都像這顆老杉樹如此「長命千歲」,但日常的照護保養卻是不可少。他建議,無論是馬路上的行道樹還是校園內的植樹,最好每三到四個月為樹定期做一次「健康檢查」,從中了解是否有病菌入侵或生長異常的情況,才能防患於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