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述三表示,以台灣來說,目前氣化複循環發電技術(IGCC)的研發是屬於「能源國家型計畫」中的一環,政府當局打算投入五年三百億的能源國家型計畫經費,整合經濟部、工研院、環保署等跨部會之力來推動。

中央大學研究團隊表示,IGCC發電廠具有降低CO2排放量及減少環境汙染等優點,而從能源運用角度來看,IGCC發電廠也是功用不少,不只具有可將煤炭、瀝青及廢棄物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特性,亦具有「能源替代性」,可將IGCC或煤炭氣化廠所生產的合成氣用來代替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避免因石油短缺或價格飆漲造成能源危機。

但,一般人還是很好奇為何氣化複循環發電技術(IGCC)可以達到減碳功能呢?蕭述三表示,個中關鍵技術之一在於淨化技術開發,可以藉助科技之力,將燃燒煤炭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環境物質,如粉塵、硫化物、汞、二氧化碳等汙染物去除。

不過,要去除有害物質得仰賴中高溫合成氣體除塵技術的研發,而這也是目前蕭述三所研究的主要範疇。他表示,由於IGCC發電系統在煤炭氣化後會產生含有大量雜質灰塵的的合成氣,若不立刻進行高溫過濾處理,這些飛灰雜質就會附著在合成氣渦輪機的葉片上,影響動力系統的運作。

為了讓合成氣渦輪機可以正常運作,就必須在高溫高壓狀態下清除合成氣中所挾帶的飛灰物質。不過,目前各國的除塵技術還無法達到所謂的中高溫度除塵,因此現階段得先將合成氣降溫後,再用傳統氣體淨化技術來進行除塵,這樣的過程不但容易降低能源利用效率,更可能衍生二次汙染。因此目前先進國家都還在朝「中高溫合成氣淨化技術」的方向努力邁進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