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泊翌說,從淡化器研發過程中,讓他和同學深刻體會「團結力量大」的真諦,雖然彼此觀點有時不一致,但透過相互討論反而能激發出意外想法。而當時擔任他們指導老師的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助理教授鄧敦平表示,學生的創意結晶,證明科學成果其實是來自於生活周遭的觀察,只要肯思考、有創意,人人都能變身為科學發明家。
鄧敦平表示,氣候變遷的效應使然,水資源未來將會日益珍貴,透過這個創意發明,不只能淡化海水,還可代替過濾器來淨化水質,有助於促進飲水衛生。事實上,「太陽能海水淡化器」的科學原理並不難,主要結合輻射、熱對流與傳導原理,藉由太陽光照射來蒸發海水,再透過冷熱溫差的不同,來達到熱對流與冷卻凝結的成效。
這些原理其實都是高中物理課本上會學到的知識,只要懂得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就能研發出令人驚奇的科學發明,不但具創意又環保。
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培養一顆具有創意的「科學腦」呢?鄧敦平表示,首要之務就是讓自己多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學習。他強調,科學原理的形成是來自於生活的觀察發現與體驗,無論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都可以透過跨領域學習來提升科學認知。
他建議年輕學子平常可以多參觀科學展覽,從中吸取別人的創意結晶。多閱讀科普教育領域的各類書籍,擴大自己的「科學視野」,從中了解科學原理的來龍去脈,再透過實驗創作模式將知識力轉化為科學實踐力 ,就能成功為自己培養出一顆科學腦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