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發生於今年二月、規模8.8的智利強震,不但造成當地成千上萬棟房屋倒塌,更引發讓國際都相當緊張的海嘯危機,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在震後立刻針對環太平洋地區的五十三個國家發出海嘯警報,相關單位並將數十萬人撤離海岸,創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撤離行動。

過往,多數人對海嘯的認識大概只停留在宛如電影「明天過後」般的驚險場景,但2004年發生的南亞海嘯則讓大家深刻體會到海嘯的強大威力,滔天般的巨浪不但造成二十多萬人喪生,更讓辛苦建立的家園滿目瘡痍。海嘯引發的嚴重災情讓歐美國家紛紛投入海嘯預警系統的發展,希望能更準確掌握海嘯的發生時間與速度,將災情降到最低。

事實上,除了國外需要對海嘯預警提高警覺,本身地處環太平洋帶的台灣也不容掉以輕心。成功大學副校長、同時也是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黃煌煇就直言,對於海嘯預警工作,政府當局的「sense還不足」、警覺性仍有待加強。他一針見血指出,相較於曾經發生過海嘯的國家,台灣西南海岸也潛藏著海嘯危機的隱憂,政府相關單位必須要及早因應,才能降低可能災害。

長期以來,台灣大多將重點擺在地震的演習與防災上,而忽略了四面環海的台灣其實也有可能引發海嘯危機。黃煌煇表示,翻開過往的海嘯文獻記載,位於北台灣的基隆外海就曾在1867年因發生地震而引發海嘯,造成海水湧進基隆陸地,造成許多房屋毀損與人員傷亡。

不只北台灣,台灣西海岸同樣也需要加強對海嘯的未雨綢繆。黃煌煇表示,與東海岸陡峭地形相比,台灣西南海域大多為地勢較平坦的沙岸地形,一旦南海海域發生規模較大的深海地震,就有可能導致一波波洶湧海嘯朝著台灣台中以南海岸席捲而來,相關單位不能不多加防範。

「要避免海嘯災情造成人員傷亡,首要之務就是提早撤離民眾,」黃煌煇表示,海嘯速度的快慢會依海水的深淺而有不同,其傳播速度可用「重力加速度乘以海底深度,再開根號」的科學公式算出來,因此當我們掌握了海嘯的傳播速度後,就可以從中算出海嘯抵達陸地的時間,再透過海嘯預警系統的發布來提前疏散鄰近民眾,因此建立準確的海嘯預警系統也就格外重要。

成功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瑞源表示,雖然國內的中央氣象局也能接收到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所發布的海嘯通報訊息,但這只能針對大範圍的地區,無法提供更細部的區域,像是明確指出海嘯會襲擊台灣那些地區等,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屬於台灣本身的海嘯預警系統,讓海嘯影響的地區範圍可以更準確、抵達陸地時間可以更精準。

此外,「海嘯演習」也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楊瑞源表示,以往我們都只著重在「地震演習」上,而忽略了海嘯演習的重要性;他指出,政府應針對台灣沿岸地區規畫出適合的撤離動線與躲避區域並定期演習,以避免臨時撤離民眾時所造成的恐慌與推擠,他強調這些都是平日就應做好的防災工作,而不是等到海嘯快要來襲時的緊要關頭才緊急動員,反而會讓防災成效因此打折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master 的頭像
    newsmaster

    遇見科學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