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二高七堵段發生三十年來最嚴重走山事件,崩落的大量土石迄今都還在如火如荼清運中,不少專家學者前往現場勘查後,認為可能是因順向坡滑動而導致走山。然而,面對已發生的事件,相關單位除了要第一時間採取因應措施外,未來更需思考的是如何「防患於未然」。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游繁結表示,大自然中的地層本來就會產生風化作用,但若加上人為開發,就會加速風化效果。以此次走山的坡面地質來說,該路段坡面屬「砂頁岩」順向坡,由於坡地被用來開發為高速公路,使得岩層風化面積擴大,加上順向坡的基腳被切掉,更令坡面支撐力減弱,在「自然」與「人為」因素雙重作用下,就可能導致土石崩落。

什麼是順向坡呢?以砂頁岩的順向坡為例,游繁結表示,這是在一層較堅硬的砂岩上頭再堆疊一層岩性較軟的頁岩,透過相互堆疊方式來形成岩層,就像是一層層的奶油千層蛋糕般,如果岩層層面剛好與地形坡面同方向,就稱為順向坡。

中央地質調查所副所長江崇榮表示,很多人以為順向坡就一定危險,其實順向坡千萬年來一直存在於地球的地質環境裡,只要沒有不當人為開發,平常是很安全的。

對於國道三號造成的山崩,研究大地工程的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林三賢認為,此次意外的發生原因可能是因為邊坡砂、頁岩互層遭到水的滲入,導致頁岩強度減弱,加上水壓影響,因而超出地錨的承受力而引發走山現象。

林三賢表示,這次山崩的路段是原來北二高的延伸路段,早年由北二高施工處規劃興建的北二高是從汐止到新竹,後來與南宜籌備處合併成立國道興建工程局,為建立完整路網,才從汐止端延伸到基隆。一般來說,施工處在興建公路時,都會盡量避開順向坡路段,但因為基隆本身多山坡地,因此當時才會選擇單邊順向坡來興建。不過,根據法規規定,要在順向坡路段進行公共工程,其邊坡防護、或岩錨設立都有其一定規範標準,他相信當初在建造時,應該都有符合標準。此次意外發生可能是因邊坡外有水滲進岩層,導致頁岩強度減低,超過當初邊坡防護所能承受的壓力而使然。

依照法規標準,林三賢說,防護工程的支撐力必須要以一點五倍來進行設計,假設需要支撐的實際重量是五百噸,那麼防護工程所設計的支撐力就要達到七百五十噸以上才合乎規範。但從此次走山事件來看,也意味著相關單位未來對於原有邊坡防護工程或岩錨強度,有深入檢視的必要,以了解當初設計的承受力是否有因大自然風化或雨水滲入而受影響。

游繁結表示,防護工程不等同於山坡地的「金鐘罩」,不代表有了防護工程就「萬無一失」,以為只要在邊坡開挖後加設擋土牆就不會有土崩發生,他強調,任何人為防護裝置都有其壽命,當岩錨或鋼索生鏽時,就容易影響支撐力。他建議,相關單位可在斜坡上裝設「水管式傾斜儀或變位計」,一旦山坡發生傾斜,傾斜儀就會感測到,藉此達到預警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