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層樓高的球體建築再搭上以「祈求世界和平」為寓意的透明天燈,花了近兩百天趕工完成的上海世博「台灣館」,一現身就成為萬眾矚目的美麗焦點,即使展館內面積不是特別大,但獨特造型卻讓許多民眾為之驚豔。
事實上,世博台灣館不只外型有看頭,走進內部也是別有洞天。為讓大眾感受多元化的「台灣之美」,台灣館內部特別打造一座可以擁有720度視覺新體驗的4D圓型劇場,在最新科技立體動畫的呈現下,不但影像栩栩如生,觀看者還可以「嗅到」撲鼻而來的花香青草味,就連藍天白雲都彷彿就在自己頭頂上一般活靈活現,讓人宛如身歷其境般。
隨著3D電影《阿凡達》的熱映,加上世博台灣館引發的4D熱潮,頓時間,讓3D、4D成為近來很火紅的科技名詞。不少科技大廠看準這波雨後春筍般的立體影像新趨勢,更積極推動3D電視與4D電影的應運而生。
「所謂的4D就是在視覺以外,又多了另一項體驗,其主要的科學原理與3D有異曲同工之妙,」台灣科技大學光電所助理教授陳鴻興表示,3D影像主要是運用「雙眼視差」的方式來呈現出動畫人物的立體感,相較於傳統的平面影像,會讓觀看者更覺得有臨場感,而4D則是建構在3D的立體動畫基礎上,讓人除了有視覺感受外,更多了嗅覺或觸覺的新體驗。換言之,4D動畫不只能用眼睛看,還可用鼻子聞或是用皮膚去感受。
不過,為何光憑著雙眼視差就能從中塑造出立體影像呢?這是因為我們的兩隻眼睛與生俱來就有6公分的間隔,這會造成不同遠近的物體在左眼與右眼中所看到的影像不一樣,但也因此讓雙眼所見的事物或景色變得更立體化及具有層次感。而聰明的科學家正是透過人類的雙眼間隔來模擬出具有視差的影像,再經由雙眼視神經的合成,形塑出具有三度立體空間感的動態影像。
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主任鐘世凱表示,簡單來說,3D立體影像的製作原理,就是將原本該把雙眼同時看的影像分隔開來,讓左眼只看左邊影像、右眼看右邊的,再透過雙眼視差來打造出立體影像。他笑著形容這有點像是「運用現代科技來蒙騙人類雙眼」,從中製造出讓我們誤以為看起來很生動的立體影像。不過,也正因拜雙眼視差所賜,才能賦予影像科技更多可能性。而隨著影像科技技術更上一層樓,未來動態影像將會愈做愈逼真,藉助科技達到「虛擬實境」的真實感。
因應3D、4D影像技術的大行其道,承先啟後的可能是5D、6D「新視代」的來臨。陳鴻興表示,未來的動態立體電影有可能不只讓我們聞到撲鼻的花香味,還能感受到熱呼呼烏龍麵所傳來的陣陣溫暖,讓人忍不住想要跟著吃上一口。也有可能,未來只要我們戴上某一種特製的科技手套後,就可以伸手和立體動態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握握手,感受不一樣的新奇體驗。
- Jul 09 Fri 2010 14:01
台灣天燈照亮世博 4D科技讓人驚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