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蛙類特別喜歡在夜間出來活動呢?楊懿如解釋,這是因為蛙類除了靠肺呼吸外,也會仰賴皮膚,因此如果長期曝曬在白天的豔陽日照下,很容易使牠們的皮膚脫水,所以牠們會等到太陽下山後、再利用夜間出來活動。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進位於南投埔里的桃米生態村,映入眼簾的除了波光閃閃的美麗生態池外,耳邊更傳來一聲聲叫聲獨特的可愛蛙鳴,綠意盎然的天然景緻,讓人很難想像這裏曾經是九二一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的災區,當時有三分之二的民宅幾近全倒,許多災民無以為家、百廢待舉。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趣的是,科學家亦透過研究發現,太陽活動的活躍程度也會影響到美麗極光的出現頻率!像是上個月美國中西部如亞特蘭大、喬治亞等地區就出現了如夢似幻的極光蹤影,讓現場目睹的幸運兒莫不驚呼連連。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親眼目睹太陽黑子活躍面貌的天文迷有眼福了!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根據美國大氣海洋局(NOAA)的觀測,一群太陽表面活動區編號為AR 1339的太陽黑子,已經在今年十一月初從太陽邊緣轉出,這次的太陽黑子數量不但比九月底到十月初的AR1302太陽黑子群來得可觀,更是2005年以來、面積最大的太陽黑子群。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身為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都會定期出現潮汐漲落現象,透過潮水的漲退也讓「潮汐發電」成為許多科學家積極研究與開發的環保新能源。不過,可別以為潮汐只能用來觀潮、開發新能源,近來就有台灣學者首度發現潮汐竟然也和台灣西南海域的海床「脈動」有密切關係,研究結果不但引發科學界重視,對於台灣未來開發甲烷氣的相關研究也有所助益。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不解為何海床脈動也會連帶改變甲烷氣的所在位置?許樹坤解釋,團隊從長期的海底地震觀測發現,潮夕漲潮退潮不只會形成規律性脈動,還會造成壓力的增加與減少。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人氣王的無尾熊,其火紅程度和貓熊不遑多讓,不過就像人會歷經生老病死等階段,生物也不例外。根據統計,從引進無尾熊到現在,園內已經有5隻無尾熊和大家說掰掰,死因都是惡性腫瘤所導致。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媽媽,你們看!無尾熊正在吃尤加利葉耶!」許多孩子跟著父母來到動物園,第一個指名要看的動物往往是超級卡哇依的無尾熊,長相討喜的牠們不但粉絲眾多,園方前幾天更新增四隻從澳洲飄洋過海來台的無尾熊生力軍,讓小朋友相當雀躍,迫不及待想要跟這些動物明星「相見歡」。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張一知表示,「準晶」是一種有次序排列的物質,不會重複,但這種排列方式過去在自然界中並不多見,幾乎只有在一些金屬與礦物中才會看得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謝契曼的研究一開始會引起科學界爭論,但他的研究成果也確實改變化學家過去對固體物質的認識,為結晶學開啟另一個研究面向。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好不容易從研究中得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並開心地向人分享這項得來不易的結果,卻被大家認為自己看錯了而嗤之以鼻、斥為無稽之談,甚至還因此被迫離開所屬的研究團隊,面對這一連串打擊,你會怎麼做?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