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張一知表示,「準晶」是一種有次序排列的物質,不會重複,但這種排列方式過去在自然界中並不多見,幾乎只有在一些金屬與礦物中才會看得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謝契曼的研究一開始會引起科學界爭論,但他的研究成果也確實改變化學家過去對固體物質的認識,為結晶學開啟另一個研究面向。

謝契曼最早發現的準晶是以快速冷卻錳鋁合金的方式製成,但隨著後人的研究,科學家也在兩年前於俄羅斯河谷中發現了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天然準晶。張一知表示,準晶可以是金屬的合金、也可以是金屬的氧化物,但準晶合金的材質堅硬,因此可以作為手術用具的材料或是用來製作盔甲或裝甲車外殼,藉此來提升材質硬度。此外,由於準晶不易導熱、不會消耗熱能的特性,也很適合用來作為壓電材料。

「正所謂先知總是寂寞的,科學探索也是相類似的道理,很多研究的成果在當下往往無法馬上立竿見影」,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姚清發表示,科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再驗證的歷程,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定律或法則,或許在若干年後也可能被其他科學家所推翻、打破,因此追根究柢的研究精神格外重要。

姚清發說,這次謝契曼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除了他的創新研究受到肯定外,最令人感動、佩服的就是他不屈不饒、堅持到底的毅力,他的獲獎也帶給許多科學家精神上的鼓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