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全球矚目的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3日揭曉,由美國學者比尤特勒、法國學者霍夫曼,以及來自加拿大的史坦曼共享桂冠殊榮。這三位科學家分別在啟動先天免疫系統領域與了解樹突細胞扮演角色中找出重大發現,為後來的免疫學與抗癌研究貢獻良多,因此獲頒醫學獎肯定。

瑞典諾貝爾委員會表示,比尤特勒(Bruce A. Beutler)與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在1990年代,共同發現當細菌與微生物侵入體內,會被受體蛋白質時發現,並啟動先天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火牆。而史坦曼(Ralph M. Steinman)則是在20年前就透過研究發現「樹突細胞」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啟動後天免疫系統,築起第二道防禦機制的功能。

透過三人研究成果的整合,也為傳染病與癌症防治走出嶄新的研究途徑,許多藥廠更從他們的研究中研發出更優質的疫苗,對於後世的防禦醫學具有功不可沒的成就。

今年53歲的比尤特勒,現任加州拉賀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遺傳與免疫學教授;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的霍夫曼,今年70歲。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擔任美國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細胞生理學和免疫學實驗室主任的史坦曼於諾貝爾獎揭曉前三天因胰臟癌去世,享壽68歲,但他所留下的研究成果將永遠不會抹滅。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會接觸到的細菌、微生物難以計數,而我們之所以不會一天到晚生病,就是仰賴免疫系統在保護,」台灣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許秉寧形容,「免疫系統」就像是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部門」,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不但要能 「攘外」,還要負責「安內」,為人體健康扮演守護神角色。

他進一步解釋,所謂的「攘外」就是對抗從外在環境入侵人體的細菌或病毒;而「安內」則是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許秉寧說,我們的「免疫系統」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系統是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從低階生物如蝦、蟹、昆蟲到人體都具備這樣的先天系統,主要是仰賴生物體內的吞噬細胞來消滅入侵細菌,就如同國家作戰時,兩方士兵要面對面打仗、一較高下;而後天免疫系統則是倚靠哺乳類等較高階生物體內產生的抗體來對抗外來者,就如同國防部門發射長程飛彈來消滅敵軍般,戰略能力更上一層樓。

在先天的免疫系統中,主要由巨噬細胞、樹突細胞來擔任守門員,築起第一道防線,偵測是否有微生物、細菌入侵並負責消滅。但如果微生物突破了人體第一道關卡,此時就得靠淋巴系統的T細胞與B細胞出擊,藉由抗體的產生來殺死病菌。

透過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不只讓我們得知先天免疫系統的啟動機制,也進一步了解樹突細胞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許秉寧表示,樹突細胞不只是第一線戰士,也是傳令兵,可以將病菌入侵人體的訊息傳遞給淋巴系統,進而啟動第二道防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