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成績是與生俱來的嗎?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與台灣大學、馬偕醫院跨領域研究發現,某些特定基因可能與智力表現及學業成有所關聯,但後天的環境因素亦是影響關鍵,一個人即使天生擁有可以幫助學習的特殊基因,若沒有給予適當的學習環境,仍是枉然。換句話說,基因無法決定一切,後天的努力與學習更重要。

為了解基因與學習成就間的關係,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表示,台師大從2007年開始與台大、馬偕攜手合作,進行「台灣高中生COMT基因型與學業成就間的關聯性」的研究。團隊以學測平均成績與全國成績分布一致的四所高中、七百七十九位高中生為樣本,比對其基因型和基測成績間的關聯性。結果發現名為COMT的基因可能與學習成效相關,研究成果並發表在「大腦和認知(Brain and Cognition)」的國際期刊上。

研究團隊表示,COMT(catechol -O-methyl transferase)名為兒茶酚-O-甲基轉移←,是一種能促使「多巴胺(dopamine)」回收並分解的←。過去有學者研究指出,不同COMT基因型與大腦認知能力有關,像是帶有兩個MET-158基因型的學習者,在語言智商與工作記憶方面的表現會比只帶有一個或一對VAL-158基因型的人來得好。

從這個研究基礎來看,COMT基因是影響智力表現的關鍵因子,因此張俊彥與團隊一開始也藉此基礎來推測,若基因中帶有兩個MET-158基因型的學生,其入學考試成績會有較好的表現。

然而,有趣的是,團隊的研究結果卻發現這項假設並不成立。張俊彥表示,研究發現,帶有兩個MET-158基因型的六十位學生,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數學的基測成績並沒有比其他學生來得好。

從這項結果來看,研究團隊認為,MET-158基因型並不只和工作記憶及語言智商相關:從過去研究亦發現,MET-158基因型可能也和焦慮程度與情緒穩定度有關。對此,張俊彥表示,帶有MET-158基因型的學生,可能會因自身情緒的不穩定而導致學習表現受影響,說明了後天的學習環境與個人因素亦是影響學習良好與否的重要關鍵。

張俊彥表示,人體是相當複雜的組成物,基因數多達三萬個,每個基因「各司其職」,肩負指揮與製造酵素、蛋白質等調節人體機能的重責大任。儘管如此,基因在人類大腦發育與學習上其實只扮演一部分角色,多數仍是由後天環境與學習來決定發展的情況。擁有特殊基因的人可能會因此在某些領域上表現較佳,但若缺乏良好的後天環境,一樣無法相得益彰;同樣的道理,即使沒有特殊基因也沒關係,靠著後天的適性學習與因材施教,一樣有機會彌補先天上的學習弱勢,甚至因此後來居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