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全面啟動》上映後票房火紅,片中一群夢境控制專家,透過進入他人夢境影響其潛意識,進而改變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引起一連串對於夢境控制的討論。
夢是如何形成的?人類的睡眠期大致可區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REM),跟「快速動眼期」(REM)兩大區段。「非快速動眼期」占整體睡眠時間的75%,其中又可依序區分為「淺睡期」、「深睡期」、「熟睡期」、「沉睡期」。事實上,在上述每一期人都會作夢,只是不一定每個夢境都會被記憶或查覺。
由於夢境屬於短期記憶,當人在其中一個睡眠周期結束時醒來,該周期的夢境就較難被查覺或記憶。但如在睡眠周期中被打斷醒來,那個夢境就容易被查覺與記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記得醒來前的那個夢。如果夜裡不斷作夢,表示睡眠周期不斷被打斷,顯示睡眠狀態不佳。因此與其說睡眠中有沒有作夢,更精確的說法是,夢境有沒有被查覺。
「非快速動眼期」又被稱為「慢波睡眠」;「快速動眼期」被稱為「活動性睡眠」。人體在慢波睡眠時,生命跡象會趨緩,包括血壓、脈搏、呼吸頻率和體溫都會下降,此時所做的夢會較為真實卻也平淡;在活動性睡眠時,體溫會上升,呼吸跟脈搏較為紊亂、不規則,此時容易出現充滿戲劇性、時空錯亂、與現實邏輯不符的夢境。由於此階段往往是睡眠的最後階段,因此「快速動眼期」出現的夢境,較能夠被記憶與查覺。
西元1913年,荷蘭醫生Frederick Van Eeden提出「清醒夢」(Lucid Dreaming)的概念。政大心理系睡眠實驗室主持人楊建銘教授指出,一般人在夢中,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躍程度會明顯下降。進入「快速動眼期」時,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躍程度較為上升,跟清醒時差不多,睡眠者在此時會進入「清醒夢」的狀態。
心理學家認為,在清醒夢之中,做夢者能夠查覺到自己在作夢,甚至能夠透過心智去控制夢境,而非被動的接受夢境。也因此,做夢者在受過訓練的情況下,可在清醒夢中控制夢境,進一步除去潛意識中的某些心理障礙。換句話說,在清醒夢中,可以透過意識去改變潛意識。但也有一派學者指出,夢境不可能完全被控制。理由是夢境僅是反應人的潛意識,亦或是反射出當時的身心狀態。
對照電影中的夢境控制者,可在夢中打造與現實背離的場景,不斷出現戲劇化的現象。在夢境活躍時,生理狀態呈現紊亂現象,上述特徵似乎相當符合「清醒夢」的狀態。
控制夢境看起來並非不可能,然片中受過夢境控制訓練的人,可以進入他人的夢境,進而去改變夢境與潛意識,此事真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嗎?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傑克‧佳朗特的研究,雖已能透過核磁共振攝影(MRI),觀察睡眠中的大腦活動狀態,並經過軟體的轉換,對應出做夢者夢中的圖像,但無法製造夢境置入腦中。縱使透過催眠,也僅能喚起人既有的潛意識,無法植入一個無中生有的想法到腦中,進而改變現實生活中的想法與意識。控制自己的夢境或許可行,控制他人的夢境,目前看起來較難發生。
- Oct 11 Mon 2010 14:46
夢屬於短期記憶不見得每個夢境都記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