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抬頭仰望過藍天、欣賞雲朵的千變萬化,感受「風起雲湧」的自然美。對你我而言,天空中的朵朵白雲是不陌生的自然現象,但美麗雲兒究竟從何而來,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清楚其來龍去脈!

「雲」是怎麼誕生的呢?簡單來說,雲是由存在於大氣中的小水滴或冰晶所形成。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劉廣英表示,要形成一朵雲得具備幾個要件,包括要有空氣上升、空氣要能達到飽和、水蒸氣要能凝結成水滴等。

劉廣英說,要「讓空氣上升」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熱對流,例如今天早上是萬里無雲的晴朗天氣,就代表氣流很穩定,因此空氣大多是下沉的,等到午後高溫出現,就會因地表增溫而加速熱對流現象。第二種則是地形上升,由於台灣四周環海,當空氣碰到陸地時就會往上抬升。第三種是氣流匯合,例如當東北風碰到西南風,兩股對頭風相交會的地方(風切帶),空氣就會上升。

而「空氣要達到飽和」則代表空氣要吸收足夠的水氣,才有辦法形成雲。事實上,無論是黃沙滾滾的荒漠還是水氣充足的大海,都有水分存在,而空氣就如同海綿般,可以持續吸收這些從地表上蒸發的水蒸氣。

然而,空氣中的水蒸氣並不會無限量增加,而是有其限度。劉廣英表示,一般來說,水蒸氣含量的上限為4%,假設有一塊空氣是一百公升,那水蒸氣含量最高就是四公升,但水蒸氣含量高低會隨著溫度高低而改變,當地表溫度升高時,水蒸氣含量就會提高,氣溫較低時,水蒸氣含量也會跟著降低,當空氣逐漸冷卻時,水蒸氣就會慢慢凝結成水滴。

一朵雲的形成要靠水氣、溫度、空氣等要素的相互配合,一般來說,夏天的雲朵數量會多於冬季、看起來較厚實,主要是夏季地表溫度高,會加速水氣的蒸發。而有些人或許會覺得好奇,為什麼天空中的雲,有些看起來亮晶晶、雪白如雪,有些卻是烏鴉鴉的呢?劉廣英表示,這是因為雲朵中的冰晶會反射出陽光的關係,在陽光照射下,我們會覺得雲看起來既雪白又晶亮,而那些看起來又厚又大的烏雲,則是因為陽光無法穿透雲團所導致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對許多氣象觀測人員來說,「雲」雖然具有千變萬化的多樣美,卻也因為變化多端而成為最難觀測的氣象變化。不過,古代雖然沒有所謂的氣象學,但聰明的老祖宗卻憑著長期的觀察經驗累積而發展出有趣的天氣諺語,像是許多阿公阿嬤朗朗上口的「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烏頭風,白頭雨」、「天上魚鱗斑, 晒穀不用翻」,就是跟雲相關的氣候諺語,相當有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