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陽能,讓我家除了能自製電力,還能將多餘的電賣出去呢!」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高科技時代來臨,地球能源正在耗盡,各國除減少能源開發,也積極推廣環保能源,太陽能則是現今最為普及、成本也快速下降的再生能源。太陽能除了能發電之外,綠建築也多採用太陽能的設計,像最近當紅景點世界博覽會,也看得使出用太陽能做出的巧思。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沈茂松說,再生能源當中就以太陽能的開發運用最廣,效率也最高,包括以熱風乾燥直接收集太陽的熱能,引入建築物中,以及利用太陽能光電板收集光熱儲存發電。
最特別的就是太陽能光電板有隔熱效果,能替房子與熱能做隔熱,讓室內的溫度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而氣候較冷的歐美國家更將太陽能導入空調系統,在寒冷的冬夜也能製造熱能,可說是好處多多呢。
台灣已有不少採用太陽能設計的建築物,就如去年2009世界運動會主場館就是採太陽能發電的設計,因為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以發電112萬度,除了供給賽事期間逾半的能源電力,也符合節能環保的潮流。
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利用台灣南部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性,採用再生能源的電力,在屋頂設置八千八百片太陽能光電板,每年可產生110萬度以上的發電量,可以減少660萬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效益同等於種植33公頃的樹木,其電力足以供應場館白天使用,主場館賽事期間,太陽能則可供應70%以上電力,讓台灣太陽能的運用在國際上備受好評。
此外,造訪過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人一定會發現,不少提倡環保意識的國家,在展館設計上處處看見太陽能發揮的巧思,例如「上海案例館」,在展館南向坡屋頂就設置了「非晶硅薄膜光伏發電系統」、小型風力發電和平板集熱太陽能熱水系統,這些太陽能設備不僅能提供建築照明用電和生活熱水,還可兼做屋頂花園的遮陽棚,達到隔熱效果。
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吳俊諆說,太陽能電池,目前以薄膜太陽能最具有人氣,它的急速竄紅,是因矽材料的短缺,不過薄膜成本雖然較低,但需模組化,採用薄膜太陽能模組就必須使用更大的安裝面積。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特色,則以相同遮蔽面積下功率損失較小(低日照情況下的發電性佳)、日照量相同下損失的功率較晶圓太陽能電池少,也有較佳的功率溫度係數,因此全年的發電量都較高,也只需少量的矽原料,減少成本,內部電路短路問題也較少發生,最重要的則是材料供應無慮,原料充足相對成本也會降低。
沈茂松說,太陽能運用是目前再生能源最為成功的實例,對綠建築的環保家居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在許多現代化居住區在設計規畫時,就將太陽能熱水器或是太陽能光電板納入建築物內,除了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也響應環保。
- Jul 13 Tue 2010 14:02
既發電又隔熱 太陽能用途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