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下旬的「史上最強沙塵暴」,讓台灣籠罩在漫天狂沙中,民眾更強烈感受到沙塵暴威力;而不只在本島,連遠在南中國海的「國境之南」東沙島都領教到鋪天蓋地的滾滾黃沙。

為監測東南亞地區空氣汙染跨國傳播路徑與影響,環保署首度與美國航太總署(NASA)合作。由NASA提供一套國際級空氣監測設備,安置於東沙島監測站。當三月沙塵暴來襲時,東沙監測站竟監測到每小時出現557微克每立方公尺的平均濃度,遠遠超過平時的30微克。

環保署監資處長朱雨其指出,過去我們都認為南中國海的西南風,具有遏止中國大陸沙塵暴南移的作用,但東沙在三月的監測記錄,則首度證實沙塵影響範圍,遠比科學家所想像的更深遠、更偏南;由於東沙島在南中國海和東南亞地區的地理位置居中,因此台美雙方才會選擇在此建置國際級監測設備,以觀察空氣汙染物的移動路徑。

從外觀來看,這套由NASA提供的空氣監測設備有點類似兩個大貨櫃,內部則像個電腦機房。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林能暉指出,其實國內也有這樣的監測技術,但這套設備特色主要在於「整合性」,可以運用光學、輻射方法來即時偵測並記錄空氣中的微粒密度與特性,監測人員還能進一步進行採樣分析。

目前台灣各地相同的監測站共76個,其中2006年成立的鹿林山是唯一的國際級空氣品質監測站,可直接與他國互通監測資訊;林能暉表示,居於南中國海和東南亞地區中央的東沙島地理位置相當好,未來也有進一步建立國際級監測站的可能性,國科會主委李羅權、環保署長沈世宏和NASA上周還在東沙島揭牌成立「東沙環境品質監測工作站」,打算進行長期性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鹿林山測站監測四年來,也發現東南亞空汙物的影響範圍竟然可以遍及全球,顯示要改善空汙問題不是單憑一國之力就可完成,東南亞未來須和掌握先進監測技術的先進國家合作,共同研擬解決之道。因此今年除了有NASA提供高級監測設備給東沙測站、進行東南亞海陸的空品監測工作,更大規模的「七海(7-SEAS)計畫」也已啟動。

何謂「七海計畫」?林能暉指出,計畫全名為「東南亞七國研究(The 7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7-SEAS)」,是美國海軍、航太總署和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規畫,成員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及台灣,時程預計從今年至2013年,是一項為期四年的空前國際實驗計畫。

林能暉表示,七海計畫預計在區域內各地建立國際監測網路,東沙島和新加坡將分別建立超級測站;其他地點還包括台灣鹿林山、恆春和東沙,以及越南蜆港、泰國清邁等地,透過這些一線排開的監測基地,未來將是觀察空汙物來源、長程傳輸中物理化學作用和影響的利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