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35億年前的火星可能逾1/3範圍都覆蓋在一個巨大、足以孕育生命的海洋之下。這個比大西洋還要大的海洋,可能橫跨過火星北極,蘊含水量約是地球整體水量的1/10。

數十年來,科學家為了火星究竟有沒有足夠水體來完成蒸發、降雨的完整水循環而爭辯不休。近年來雖然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據揭露出火星樣貌,但兩派間的爭議仍舊存在。

為進一步探討,科學家篩選「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軌道雷射高度儀(MOLA)在19 90年代末期拍攝,及歐美衛星基地監測系統在近期拍攝的大量圖像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發現火星上存在52個三角洲沉積地。超過半數出現在同一海拔高度,或許曾經是巨大海洋的邊界。根據科學家估算,這些古老海洋占用據火星36%的表面積,水量約是1億2400萬立方公里,研究結果已經發布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e)期刊上。



中國發射科技實驗衛星

作為探測空間環境之用

中國「實踐12號衛星」於17日上午9時39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為近年來積極發展太空科技與進行太空研究的中國又寫下一個歷史新頁。

研究團隊表示,「實踐12號衛星」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實驗衛星發射後,將作為空間環境探測、星間測量和通信等科技實驗之用,希望藉此幫助科學家收集到更多太空資料。

研究人員指出,發射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5次飛行。



荷蘭設置全球最大電波

望遠鏡

科學家在荷蘭公開全世界最大的電波望遠鏡(radiotelescope),幾乎可以偵測到大爆炸(Big Bang)時期的微弱訊號。

荷蘭電波天文學研究所教授波伊霍斯特表示,不同於過去那種傳統電波望遠鏡所使用的大口徑碟盤,這座「低頻矩陣」電波望遠鏡是由2萬5000支50公分到2公尺不等的小天線所組成。這座電波望遠鏡主座設在荷蘭東北部小鎮阿森(Assen),而天線則散布在荷蘭全國以及德國、瑞典、法國和英國各地。科學家表示,把這些散布於各地的天線通通結合起來,就會變成一個直徑約1000公里的大型望遠鏡。

波伊霍斯特表示,透過這個電波望遠鏡的設置,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宇宙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至宇宙大爆炸的那個關鍵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