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加速器的發展歷史中,意外地開展了一門「同步輻射」的新領域。由於帶電粒子在改變運動方向時,會沿著原本的瞬間運動方向放出電磁波,其電磁波的頻率,會依照帶電粒子擁有的動能高低來決定,這樣一個源自於電子偏轉的電磁波,即稱為「同步輻射」。在這意外發現不久後,許多科學家隨即意識到,這種可藉由調整粒子加速器的控制電子偏轉,並進而控制放出的電磁波頻率與強度的輻射是極為優異的實驗光源,相關的應用研究便迅速的由物理、化學擴展到材料結構、生醫及地質等多元領域。

伴隨科學家聰明的頭腦和加速器技術不斷地改進,目前台灣最大的環形加速器是位於新竹成立近二十年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但因應國內快速成長的研究需求和國際競爭之挑戰,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目前正在進行「台灣光子源」的擴建計畫,預計2014年完成後,可以提供能量達三十億電子伏特光源,以供國內外各學術機構進行相關實驗,期許能在不同領域的研究帶來新亮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