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感病毒是會變異的病毒,因此篩檢工具也要有所因應,才能搶得防疫先機,」吳宗益說,病毒其實比人類所想的更聰明,為了在宿主身上活下來,而想方設法力求生存。其道理就如同達爾文的演化論一樣,病毒會像生物不斷進行演化般,透過變異的方式來達到「適者生存」目的。
為蒐集到更多病毒資訊,中研院團隊特別與疾病管制局合作,取得多種近年來發生於許多國家的流感病毒株,經過分析歸納後,再透過人工合成方式來做出二十七種結構的醣分子。在這當中,共有十七種結構會與禽類流感病毒產生作用,另外十種則會與人類流感病毒產生作用。而這些資訊也成為研發醣晶片的重要源頭。
吳宗益表示,透過這些設計合成的多種醣分子,當我們將檢測者的唾液檢體與醣晶片進行接觸時,就能迅速了解檢測者檢體與醣分子之間的作用關係,進而獲得正確的檢驗結果。
他表示,流感病毒是一種變異速度很快的病毒,所以科學家最擔心的就是流感病毒是否變異成人類從未遇過的新型病毒,因此隨著醣晶片的研發成功,中研院目前也正在努力投入建立流感病毒的「指紋圖譜分析資料庫」,希望透過歷年來流感病毒指紋圖譜資料的蒐集與歸納,藉此對病毒有更深入了解與掌握,一旦發現有新變異的病毒出現時,就可以縮短建立指紋圖譜的時間,為防疫機制助上一臂之力。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