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G蛋白耦合受體」在生物體內扮演重要的訊息接收與傳導角色,因此與疾病治療息息相關,但長期以來,各國科學家都不了解其中的運作機制,以至於無法順利研發出具有標靶療效的新藥,直到兩人共同解開其奧妙,才得以讓藥物研發更上層樓,這也是為何兩人會獲頒諾貝爾獎殊榮的原因。

當中,列夫柯維茲(Robert Lefkowitz)是第一位發現「β-腎上腺素受體」如何運作的科學家,他和柯比卡(Brian Kobilka)兩人共同運用X光結晶學方法解析出β-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在彼此攜手合作下,世人終於了解當細胞接收到外在訊息刺激時會出現哪些反應,研究成果可廣泛應用於藥理學、生理學、未來醫學等領域,對於研發治療高血壓疾病、抗憂鬱症等藥物都很有幫助。

藉由其成果,不只讓日後科學家可以從受體接收與傳導機制了解怎麼研發出針對各類疾病「對症下藥」的新藥,藥效也因此更能發揮特定治療功能、減輕副作用產生。以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為例,其科學原理就是運用干擾β腎上腺素受體訊息接收與傳導的模式來讓人體血壓降低。

然而,一次成功,往往得經歷九次失敗。列夫柯維茲與柯比卡的獲獎固然令人稱羨,但研究成果卻也是經過一次次研究失敗與挫折才得來的甜美果實。

「科學研究就像在探索未知的科學領域,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連諾貝爾得獎者都不例外」孫維欣表示,每位科學家在實驗或研究過程中都難免會受到挫折,因此具備正向樂觀態度很重要,如此才能再接再厲、愈挫愈勇,帶來更創新的研發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