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學生一聽到物理學就想豎白旗,總認為這是一門艱澀難懂的科學,其實物理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吳仲卿表示,以廚房常見的微波爐為例,加熱原理就屬於一種物理現象,在微波照射下,食物中的水分子會來回不斷震動、相互激盪;透過分子間的摩擦來產生熱能,進而將微波爐的食品加熱。由此可見,物理學就在你我身邊,一點也不遙遠!

「與其透過理論式的紙上談兵,不如讓學生自己DIY,更能心領神會物理樂趣,」本身也在推廣科普教育的吳仲卿笑著說,透過學生動手做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將老師課本上教的知識融會貫通,還能從過程中學習如何舉一反三,讓物理學更生動活潑。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高涌泉語重心長他表示,在目前的教育制度框架下,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化學等科學領域時,容易帶有功利主義的考量,往往是為了升學而學習,就連有些父母購買科普書籍的原因都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打好科學基礎,以便於將來考上好學校、進入好公司,反而因此忽略啟發科學興趣的重要性。

物理現象無所不在

對此,陳正昇也心有戚戚焉。他表示,對許多人來說,物理是用來考試與升學的學科,但事實上,物理現象無所不在,像是摩托車或汽車引擎的運轉原理就是物理學的一環。為了讓物理更貼近生活,他常鼓勵學生每天早上出門後,試著找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與物理學有關連的,藉此開啟學生對物理世界的認知與了解,讓科學不再是一門令人感到高高在上的高深學問。

「我們不能把答案直接丟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高涌泉強調,科學的發展是點點滴滴、一路積累的過程,要培養年輕學子對物理科學的熱情,教育單位、學校、家庭的角色格外重要,必須要多管齊下、提供一個培養科學素養的肥沃土壤,讓學生心中的科學種子可以從土壤中吸取養分、逐漸成長茁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