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究竟什麼是「幹細胞」呢?林泰元解釋,其實幹細胞研究並非近年才開始,早在19世紀末就已被運用在生殖細胞演化與血液系統論述中。我們都知道,「細胞」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基本單位,每個人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經由不斷增生與分化過程,而逐漸發育成人,像是我們身上就有近 270 多種細胞各司其職,維持生命運轉,但如果有一天細胞死亡或不再發揮功能時,我們就會開始生病。

而有別於這些在人體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分化細胞」,幹細胞則是意指「尚未分化的細胞」,具有再生(self-renewal)與分化(differentiation) 兩種能力,除了可自我分裂產生新的幹細胞外,還能被分化成可發揮特定功能的細胞,像是皮膚、骨骼、血球等。若從分類上來看,幹細胞則可分為胚胎幹細胞 (embryonic stem cell) 與成體幹細胞 (adult stem cell),像是我們這幾年常聽到的骨髓幹細胞與臍帶血幹細胞,就是屬於成體幹細胞的研究範疇。

長年投入幹細胞研究、現任馬偕醫學院教授的張南驥表示,藉由約翰格登與山中伸彌一前一後的研究歷程,不但成功發現原來細胞的發展歷程也能往回走,而非一去不回:也代表我們的成體細胞亦可望像胚胎那樣,發展成需要的器官組織,用來修復損壞器官,這不只為再生醫學帶來革命性突破,將成果運用在遺傳疾病防治與器官移植等領域,對幹細胞研究而言亦是意義重大。

而相較於國際對幹細胞領域的重視,發展腳步亦不算晚的台灣同樣也期盼能更上層樓。對此,張南驥和林泰元不約而同表示,美、歐、日等國長年挹注大量經費在幹細胞研究上,就連大陸近年也急起直追,但反觀台灣則還需要加加油。醫學研究的成果無法馬上立竿見影,政府當局不能短視,而是要有長遠規畫,而首要之務就是人才培育與資源挹注,期望政府未來能多投入資源,讓國內的醫學研究也能與國際並駕齊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