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殿順表示,可燃冰主要分布於高緯度地區如永凍層與大陸邊緣的深水海域,其形成主要受到溫度、水深等要素影響,而沉積物中也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和天然氣才較有可能形成可燃冰。

以這次在小琉球南方海域所發現的十一座海底錐狀「泥火山群」來說,其泥火山山頂的深度都深於600公尺,加上泥火山所噴發出的氣體是以甲烷為主,在這種水深、溫度與壓力等相關因素結合下,就會導致甲烷與水分子結合,近而形成可燃冰。

有趣的是,多數人一聽到「火山」兩字,第一個聯想到的可能都是溫度達千度以上的噴發氣體與熔岩,因而誤以為海底火山所噴發的氣體也同樣高溫炙熱,其實恰好相反。林殿順解釋,由於泥火山位於海底,所以溫度會與海洋溫度接近,大約是在十度至二十幾度之間。此外,海底泥火山也不是真的由岩漿所形成的火山,而是外觀近似陸地火山的錐狀體,其噴發物主要是海底下的泥巴、地層水與氣體,也就是甲烷。

而隨著「泥火山群」的發現,研究人員也希望接下來能夠採取更進一步的探勘計畫,藉由「海洋深鑽」,以確切了解小琉球海域所蘊藏的甲烷資源量究竟有多少,以及數量是否大到值得開採,以藉此為台灣開發替代能源助上一臂之力。

不過,儘管南台灣海域發現可燃冰的蘊藏量,但王詠絢也不諱言指出,目前各國在開發可燃冰所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開採技術有待提升以及開採成本高。她表示,對開發團隊來說,要在1000公尺深的深海海域開採可燃冰不是件容易的事,根據國際評估,如果要達到大規模商業開採的階段,大約需要等到2025年左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