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農表示,優養化後的海域除了會因營養鹽過於豐富,而造成水中浮游藻類數目激增外,部分種類的渦鞭毛藻也因本身具有毒性,會導致貝類吃進去後將毒素累積於體內﹐而使得以貝類為主食的生物也跟著出現中毒情況。不只如此,大量繁殖的藻類也容易導致原有的海洋生態失去平衡,背後所引發的生態影響不容忽略。

事實上,海域優養化不只可能對食物鏈生態造成影響,就連美麗的珊瑚礁也會因此而遭池魚之殃。像是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之前就在綠島附近海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珊瑚礁出現被黑皮海綿體覆蓋的情況,形成所謂的珊瑚黑病,成因推估除了有氣候變遷、海溫升高、海水汙染等因素外,水質優養化也是原因之一,顯見優養化不單單只是形成藍色海洋而已。

對此,長期研究生態環境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也心有戚戚焉。他表示,海洋生態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他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該從「成因源頭」著手,設法減少並避免家庭汙水、工廠廢水排放所造成的海洋汙染,他語重心長地表示,大海是孕育各種大大小小生物的天然家園,並非「廢水回收廠」,人類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任意破壞海洋生態,而是要設法補救,才不會讓後果不堪設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