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珊瑚和渦鞭毛藻(共生藻, Symbionidium)不但相互共生,彼此更是互相扶持。除了共生藻會透過光合作用,將糖類及脂質等養分提供給珊瑚使用外,珊瑚細胞本身也會提供含氮、磷等新陳代謝後的無機排泄物讓共生藻使用。透過這樣的共生,讓珊瑚與渦鞭毛藻成為「唇齒相依」的生命夥伴。

陳啟祥說,共生藻能通過寄主─珊瑚本身的防禦系統,進入珊瑚的細胞內成長繁殖。然而,研究也發現如果共生關係遭到外在環境破壞,不但會導致共生藻離開珊瑚本體,連帶也會讓海洋中的嬌客─珊瑚慢慢步上「衰亡之路」。

「珊瑚之所以會有不同顏色呈現在我們眼前,主要就是靠共生藻色素的襯托,」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語重心長表示,台灣長年來一直存在漁業頻繁捕撈與海岸線過度開發、以及海洋汙染加劇等窘況,協會志工就發現有珊瑚遭泥沙掩蓋或因水溫增高而導致共生藻生態被破壞,因而讓珊瑚失去共生藻色素的襯托,露出原本的白色骨骼,形成「珊瑚白化」現象。

陳啟祥表示,珊瑚白化後,雖然不會立刻死亡,但因為失去與共生藻的互利共生關係,缺乏光合作用的養分提供,到最後仍免不了走向死亡一途。這也是為什麼團隊希望透過研究結果來建立珊瑚的健康檢查機制,藉此幫助珊瑚與共生藻生生不息、保有美麗珊瑚生態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