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我們聽不到超聲波,又要怎麼得知蝙蝠有發射超聲波的呢?答案是利用超聲波偵測器來助上一臂之力。吳忠信表示,蝙蝠在飛行時會收縮喉頭肌肉來產生超聲波,當聲波碰觸到前方物體時,就會把回聲反射給蝙蝠知道。有趣的是,由於蝙蝠中樞聽覺神經只會搜尋與自己發出聲波時程相同的回聲訊號,因此即使同時有多隻蝙蝠都發出超聲波,也不用擔心會相互混淆、十分巧妙。

然而,儘管蝙蝠具備高超的回聲定位能力,但受到氣候變遷與人為破壞等因素,卻讓蝙蝠近年來的生物數量與生態週期都受到影響,為喚起世界各國對蝙蝠保育的思維,聯合國環境署特別將二○一一與二○一二年訂為「國際蝙蝠年」,希望藉此讓大家更了解蝙蝠的豐富生態。

「其實蝙蝠的最大天敵是人類!」吳忠信語重心長表示,有些好奇的民眾會刻意到蝙蝠洞內燃放鞭炮驚嚇蝙蝠,藉此看到蝙蝠受驚嚇飛出洞穴的景象;也有人是因缺乏保育觀念,導致蝙蝠棲地遭破壞,以及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影響春夏秋冬轉換,更讓每年必須要長時期冬眠的蝙蝠,無法再像過去那樣依循大自然四季更迭規律作息,以至於雌性蝙蝠無法好好繁殖與哺育下一代,無形中也對蝙蝠生態造成負面影響,讓學者專家擔心長年下來,可能會引發蝙蝠的生存危機。

吳忠信強調,自然界是環環相扣的唇齒關係,每種生物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生態角色,他也期盼藉由國際蝙蝠年的到來,讓每個人都能「知蝠、惜蝠」並且珍愛我們這片大地,進而體會生物保育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