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熊、企鵝、海豚…這些生物界的「明星寵兒」是許多民眾心目中的可愛動物代表,但如果說到「蝙蝠」,不少人可能無法將這種外型黝黑、長相沒那麼討喜的夜行性動物與可愛兩字構上邊。事實上,如果從維持生態平衡角度來看,蝙蝠不但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角色、更是自然界的「天然殺蟲劑」,對於維持生態平衡功不可沒。

「蝙蝠是地球上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族群數量龐大」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鄭錫奇表示,蝙蝠屬於翼手目,在世界上的種類超過一千一百種,除了南北極地區外,幾乎多數地區都能見到蝙蝠飛行的蹤跡。而台灣單位面積的蝙蝠種類數目更是名列前茅,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代表物種之一,像是台灣小蹄鼻蝠、黃頸蝠都是其他地方見不到的台灣特有種蝙蝠。

鄭錫奇說,台灣面積雖然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但由於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處,因而交織出溫暖多雨的氣候特性,也成為蝙蝠棲息繁殖的「好所在」。以台灣來說,蝙蝠種類約有三十五種,當中光台灣特有種與台灣特有亞種就超過十九種,而反觀國土面積為台灣九倍大的日本,其境內蝙蝠種類也只有二十一種,由可此見台灣蝙蝠種類多元性。

投入蝙蝠研究長達十年,身為台灣蝙蝠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忠信表示,很多民眾對晝伏夜出的蝙蝠不具好感,總覺得他們看起來很神秘。其實蝙蝠本身是很有趣的生物,不但可以防蟲害,還能幫忙散播花粉、為美麗的花朵繁衍後代,更具有技術高超的「回聲定位」能力,可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發射出的超聲波回聲來幫助定位,即使同時間有多隻蝙蝠同類一起飛行,也不會擔心會在空中彼此「相撞」、還能藉此迅速確認獵物的位置,提高在夜空中覓食的成功率。

何謂回聲定位?吳忠信表示,要了解「回聲定位」的相關研究,可先追溯有關蝙蝠的研究歷史,最早是由一位義大利籍的科學家LazarroSpallanzani發現蝙蝠可在黑夜中辨識正確方位,但同樣是夜行性動物的貓頭鷹卻沒辦法,因而從中推測蝙蝠擁有與生俱來的第六感。後來又有一位瑞士籍科學家發現只要將蝙蝠的一隻耳朵塞住,蝙蝠就會失去方向感,因而推論蝙蝠是用耳朵來觀察方向。但,真正解開謎底則要到一九三○年,一位哈佛大學學生Donald R. Griffin,透過可轉換蝙蝠超聲波的儀器,觀察到蝙蝠在黑暗中主要是利用發出超聲波,再利用接收回聲超聲波來辨別方位或偵測獵物,因而在當時提出「回聲定位」這個名詞、解開長年來的未知謎底。

吳忠信說,並不是每種蝙蝠都具有「回聲定位」的本能,世界上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蝙蝠可以發射出人類聽不見的超聲波,透過回聲反射超聲波,讓蝙蝠即使身處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也能清楚定位出前方的獵物位置以及分辨周圍是否有其他物體阻礙飛行,進而了解自身的方位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