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時間11日下午1時46分,芮氏規模達9.0的強震襲擊日本宮城縣,劇烈的地動天搖引發了海嘯,十五公尺高的巨浪在短短十分鐘內就撲天蓋地而來,一瞬間吞沒綠油油稻田與上千棟民宅,不只讓辛苦建立的家園成水鄉澤國,迄今更有萬人下落不明,宛若電影《明天過後》般的災難景象,讓你我都見識到海嘯的強大威力。

滔天般的巨浪讓許多「桑田」轉眼間成「滄海」,就連夏威夷也受到海嘯襲擊,滿目瘡痍的災區景象,讓身在台灣的民眾忍不住想知道,萬一台灣也遭遇類似情況,我們是否有能力來得及應變、降低傷亡。

對此,鑽研水利及海洋工程的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就直言,不只國外近年積極研擬海嘯因應之道,地處環太平洋帶的台灣亦不能掉以輕心。翻開過往文獻,基隆外海在1867年就曾因地震引發海嘯,導致海水湧進陸地,造成房屋毀損與民眾傷亡。當時歷史文獻清楚寫下「同治六年冬十一月,地大震,雞籠頭、金包里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等字句來形容當時場景。由此可知,台灣過去也曾遭受海嘯侵襲。

不過,雖然海嘯引發的災情令人怵目驚心,卻不應過度恐慌,首要之務是對海嘯成因與防範有正確認知,才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爭取更多逃生時間。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表示,海嘯的形成一定要有水體,其成因主要可歸類為四種。第一種是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因受到正斷層或逆斷層版塊擠壓,因而向上或向下推動大量海水向外推移傳播形成海嘯。

第二種是因「海底崩移」引發的海嘯,像是1958年的阿拉斯加地震,就導致Lituya灣山崩,引發高達520公尺高的巨型海嘯。吳祚任說,這種海嘯來得快且強烈,可是跑不遠,但一旦發生時,卻有可能造成重大災情。第三種成因是海底火山爆發而引發海嘯,最知名的事件就是印尼南方的喀拉克托亞島(Krakatoa)於1883年發生火山爆發,引發40公尺高的巨浪,席捲印尼爪哇與蘇門答臘沿海地帶。

第四種成因則是「隕石撞地球」,當外太空一顆如足球場大小般的隕石以高速撞到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時,就會導致海面瞬間凹陷而反彈、形成海嘯。

吳祚任說,在這四種海嘯成因中,以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最為常見,大約有九成海嘯的發生都是導因於此。

除認識海嘯成因外,也有很多人不解為何這次日本強震會引發如此嚴重的海嘯災情。吳祚任表示,這與海嘯特性有關。海嘯喜歡往淺水區漫延,當海嘯進入深海區域時,部分海嘯波會回去攻擊淺岸地帶,形成「邊緣波效應」,導致海嘯能量匯聚於沿岸或島嶼周邊。尤其當地形屬於斜坡地形,將會促使邊緣波效應更強烈。

  而此次災區正好就是屬於斜坡地形,以至於浪頭愈堆愈高、產生包夾效應,讓海嘯形成一道厚達兩百公里的「大水牆」朝日本陸地襲來,讓許多民眾措手不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master 的頭像
    newsmaster

    遇見科學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