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而隨著近年世界各國天災不斷,國際上也有科學家觀察發現,各地數十年來的強降雨似乎有伴隨地球溫度上升而增加的趨勢,然而屬於中、小強度的降雨卻反而減少,讓不少專家學者擔心極端氣候可能會讓各國發生水災與旱災的機率日益升高。

  從此次澳洲水患來看,可以看到災區的渠道和街道在大雨肆虐下都已成為「水道」,其中城市淹水區大多集中於河道附近,而地勢較低的低漥地區則是淹水重災區,也讓人警覺到「防患於未然」的重要性。

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教授李兆芳表示,隨著極端氣候的愈演愈烈,人類更要懂得未雨綢繆。他指出,一般來說,渠道的容水量規畫通常是以二十年平均降雨量為參考依據來進行設計,但一旦突然降下集中且強大的瞬間雨量就可能導致渠道潰堤、排水來不及而形成水患,但如果是以一百年平均降雨量為參考依據來興建,卻會導致工程費用過高,因此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點也成為未來政府當局在進行防洪規畫時應思考的首要之務。

  李兆芳建議,政府當局應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防洪預警機制,除了調查哪些是容易淹水或地勢低窪的地區外,對於易淹水的地區更要提高防洪標準。他強調水利設施如排水系統、抽水設備等,並非蓋好了就可以一勞永逸,需要定期維修與安檢,才能在需要時派上用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