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氣候暖化現象,除了使全球氣溫升高以外,也可能引發降雨模式的改變、海平面上升,以及異常氣候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增加,這些環境因子的變化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生物種的改變。不少科學家擔心,當生態系內的物種組成發生變動,將進一步影響到原有的競爭、捕食、共生或寄生等互動關係,最嚴重情況可能導致更多物種消失。

對此,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鄭學淵表示,「氣候變遷」是一種周期性的變化,如果不是從人類觀點來看氣候變遷,其實氣溫變化對地球生物來說並沒有所謂的「好」與「壞」,而是「適不適合」的問題。

他指出,有些海洋生物本身就隱藏著「抗凍基因」,如鮭魚等深海魚類。平常是備而不用,但需要時就會顯現出來,藉此幫助生物適應環境變化。基因本身會不斷變異,但改變的過程中,有些物種的演化剛好可以符合環境變化,有些則沒有辦法,這也就是達爾文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理論。鄭學淵說,海水的比熱為4.184,海水每上升一度可吸收4.184焦耳的能量,換言之海洋對溫度的變化比空氣更具有緩衝能力,所以對海洋生物而言,海洋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溫度變化的衝擊不像陸地那麼大。

但,正所謂譗過猶不及豃,鄭學淵強調,一旦環境溫度出現太過巨烈的動盪變化,一樣有可能為海洋生態帶來負面的影響,像是這陣子引發各界關注的珊瑚白化問題,就是因為核三廠排放出的溫廢水所導致,個中的因果關係也值得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好好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