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明說,「鸑鷟」號身長2公尺、展翼3.7公尺、最佳飛行時速可達34公里,飛行速度比一般摩托車的時速略慢些,重量則將近9公斤。經過團隊的改良與測試,正式誕生的「鸑鷟」號已於日前在戶外試飛成功,不但令師生雀躍不已,也意味著無人飛行載具研發歷程的一大突破。

而隨著航太技術突破與運用,無人飛機的用途也愈來愈多元,不再像一開始只是運用在國防軍事領域中,而是可以取代載人機具從事許多危險任務,為飛航安全提升不少。馬德明表示,無人飛機的應用廣泛,除了可以進行軍事情資偵查、目標搜尋定位外,還能運用在地形地貌的攝影監控、觀測農業漁業發展等情況,尤其每年七、八月都是颱風頻繁報到的季節,對於災情勘察如地形景觀的破壞程度、森林火災的蔓延情況等,無人飛機也都能發揮很好的觀測功能,可作為公部門與民間用來觀測與目標偵測的利器。

不過受限於成本與能源轉換效率考量,目前鸑鷟號仍需仰賴鋰電來產生動能,推動機體起飛升空,儘管如此,鸑鷟號已為太陽能動力無人飛機的研發邁出一大步,團隊表示未來將採取具有高能源轉換效率的太陽能板做為全程飛行的動力裝置,希望藉此讓無人飛機運作可以更具節能減碳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