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以為颱風只會生成於夏、秋的更迭之季,其實不然!陳怡良表示,全年一到十二月都有可能形成颱風,但最頻繁的季節則集中在春天快要結束,準備進入夏季,以及到秋季來臨時的這段時間。

他表示,從氣象學來分析,颱風本身屬於比較短期的系統,生命期可長可短,最短可能不到一天就「宣告終結」,最長也可能長達兩周的生命期,之所以會有這種「長壽颱風」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颱風一直待在適合生存的海面上「游移」,所以能不斷吸收水氣、並讓颱風持續存活下去。

一般而言,颱風的暴風範圍相當廣,暴風半徑從一百公里到三、四百公里都有。如果從氣象衛星所拍攝的照片來看,颱風的中高層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圓形的螺旋狀雲帶,其旋轉方向也會隨南北半球而有所不同。颱風在北半球時會以逆時鐘方向進行旋轉,在南半球則是以順時鐘方向旋轉。

劉廣英表示,颱風每年形成的數量也不太一樣。全球每年平均會有80~100個颱風形成,其中又以西北太平洋海域地區形成的颱風數量較多。

而隨著近年全球暖化議題受到關注,也不免讓人好奇全球暖化是否會對颱風造成影響?對此,劉廣英指出,全球暖化並不會讓颱風增多、也不會讓颱風增強,但卻可能因此改變颱風的降雨強度,導致在短時間內降下豪大雨。

他解釋,這是因為當空氣的絕對溫度愈高時,空氣的可含水量也會跟著增加,兩者是呈正比關係,因此會讓颱風的降雨量增多、提高下暴雨機率,像是莫拉克颱風就是在短短幾天內下了近一整年的滂沱雨量,導致水流宣洩不及,因而釀成土石流與水災;因此作好防颱工作也就格外重要,他建議除了定期檢查水門是否能關閉、抽水馬達能否正常運作外,住在山坡、溪河邊的民眾也要提高警覺,防範土石流與水位高漲問題,才能防患於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master 的頭像
    newsmaster

    遇見科學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