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之前政府曾發行的貳仟圓新台幣紙鈔嗎?當時不少民眾都對紙鈔背面那隻身型優美的魚兒印象深刻,但卻不是每個人都了解這究竟是什麼魚,事實上牠正是鼎鼎大名的「台灣櫻花鉤吻鮭」,身為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不但是台灣特有亞種,更是難得一見的陸封型寒帶鮭鱒魚類,因為族群數量少,加上棲息環境獨樹一格,因此又有「國寶魚」的美稱。

談起櫻花鉤吻鮭,大家可能還停留在牠是瀕臨絕種的保育性魚類,但根據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幸助帶領團隊長期投入鉤吻鮭研究的結果發現,其族群數量已經從2001年時剩下不到500尾,逐漸增加到去年的5400多尾,族群的穩定成長不但減輕了一度瀕臨絕種的生態危機,復育成果更讓許多保育專家大為振奮。

為了揭開櫻花鉤吻鮭的生態面紗,林幸助與中央研究院及環球科大、成功大學、屏科大等7所大學、21位學者攜手組成研究團隊,從2004年起就在台灣櫻花鉤吻鮭重要棲息地─武陵溪展開「生態監測研究」,投入10年來已經累積了十萬餘筆的調查數據與寶貴資料。

「櫻花鉤吻鮭不但是生物地理指標,族群的成功復育更具有重要意義,」林幸助表示,櫻花鉤吻鮭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因為冰河期而拓殖到大甲溪上游、合歡溪等位於台灣中部的溪流領域,在逐漸適應環境後,就在當地落地生根、傳宗接代。

不過,受到生存環境限制及人為開發等因素影響,目前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分布範圍局限於大甲溪上游的武陵溪流一帶,當中又以雪霸國家公園內的七家灣溪一號壩至三號壩間為其主要活動棲地。

他指出,由於一般鮭魚都是以生活於寒帶為主,因此若跟外國觀光客說,台灣也看得到鮭魚,外國人可能難以置信,但櫻花鉤吻鮭卻能在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成功繁衍後代,可說是演化生物地理學的重大發現。

團隊發現,颱風期間所帶來的暴雨是影響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的重要環境因子,研究指出,每次只要颱風來臨,所降下的滂沱大雨就會造成溪水暴漲、將原本在上游的櫻花鉤吻鮭沖至下游,受到防砂壩的阻隔效應,使得鮭魚無法順利洄游至上游,加上下游水溫較高,無法適應的牠們就會因此死亡,流失數量可達1/3。但如果溪底中具有較多的大石頭時,就可成為鮭魚護身符,作為暴雨洪水來襲時的藏身處,降低環境衝擊。

國寶魚 小 檔 案
櫻花鉤吻鮭為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屬於陸封型的寒帶鮭鱒魚類,但牠們卻能存活於地處熱帶與亞熱帶間的台灣,棲息環境獨樹一格。在生態學家眼中,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櫻花鉤吻鮭,不但是生物地理的指標,亦是台灣十分珍貴的自然文化資產,因而又有「國寶魚」之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ewsmaster 的頭像
    newsmaster

    遇見科學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