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降雪場景動人,雪的結晶也很迷人,國外就有不少雪花迷會趁著下雪時透過鏡頭記錄下美麗的白雪結晶。劉廣英表示,雪的結晶是以六角型為主,但也會隨著溫度與環境變化而出現六角柱狀或是六角片狀的結晶形狀,而無論是哪一種,都讓人覺得相當特別。

而講到下雪,很多人會將「雪」與「冰雹」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並不相同,劉廣英表示,台灣最容易降下冰雹的時節是三月至六月的春、夏季,尤其是梅雨季的上、中旬時,冬天反而不會出現,這是因為「冰雹」必須仰賴對流雲才能形成,當水氣隨著對流空氣上升時會凝結成水滴、遇到低溫時則會逐漸凝結為冰粒,但受到上升氣流的來回抬升影響,會導致這些小冰粒不斷吸附周圍水滴而凝結成體積愈來愈大的冰粒,當固態冰粒的重量大到空氣浮力無法承載時,就會降落到地面,因而形成所謂的「冰雹」。

劉廣英說,在台灣,因為對流氣流不是那麼強烈,所以冰雹的體積大約是「綠豆至黃豆般」左右的體積,但如果是在美國西部、洛磯山脈等地區,則因為有很強烈的上升氣流,所以會讓冰粒如滾雪球般愈抬升愈大顆,因而可能出現像兵乓球甚至棒球大小的冰雹,所以當地人看到天空降下冰雹時,並不會覺得太興奮,而是趕緊保護頭部、紛相走避,以免被冰雹砸傷頭,那可就不好玩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s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