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過自然科學課的人都知道,如果我們想知道一棵樹的年紀有多大,就得從一圈又一圈的「年輪」來判斷,但可不是每種樹林的年輪都清晰易辨,而是會隨著樹林的生長區域與海拔高度有所不同。
為何樹木會產生年輪呢?陳朝圳表示,所有的樹種都會有年輪出現,一圈就代表一年。有趣的是年輪產生還與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密切相關。以紅檜、台灣扁柏等高海拔地區樹種來說,因為春夏兩季的生長速度比秋冬來得快,使得春夏的樹木顏色會與秋冬不一樣,而年輪就是透過這種「樹木生長顏色」的差異而產生;換言之愈高海拔地區的樹種,年輪的輪廓也就愈明顯。
而反觀熱帶地區的森林,由於一年四季溫度差異不大,所以年輪不像溫帶或高海拔區域的樹種那樣清晰,民眾若想透過年輪來窺探樹木的年齡秘密,就得睜大眼睛仔細瞧才能分辨清楚。
事實上,溫度變化不只會影響年輪的生長,氣候變遷也會牽動森林的生死存亡,像是持續增溫的全球暖化就讓許多森林專家看了憂心忡忡。陳朝圳表示,當環境溫度出現異常改變時,會導致森林的脆弱化。像是原本在中低海拔區域「活得好好的」闊葉林樹種,可能就會因為無法因應增高的溫度而出現長不高或是長不好的情況,讓原本該是綠意盎然的蓊鬱樹林變得無精打采、生命力不如以往,甚至還可能因此而枯死。
陳朝圳表示,全球暖化與森林保育互為因果,森林保育工作做得好,將有助於減緩暖化效應,反之,若暖化持續增溫將可能為森林帶來生態浩劫;這也是為什麼環保團體一直要努力提升大家種樹、護樹的保育意識,就是希望讓翠綠樹林可以「森森不息」。
全站熱搜